旱情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如果细心的话,就会发现今年上半年的雨水比之去年要少得多,如此,不可避免的,田地里农作物受到了影响。 粮食攸关性命,但老天爷不开眼赏,人们没有一点办法。 秋收以后,不止隆水村,别的村子也一样,所有的人都愁断了肠。 谷物欠收,然而赋税却一点都不会少。 终于在一天,上面派人收走粮食,梁昭听见许多人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过了农历八月份底,天气越发凉了,晨起有霜夜晚有露水。 九月初的时候,淅淅沥沥下了一场秋雨,缠绵了两三天。 但这并没有给人带去喜悦,因为,一家接着一家的,开始断粮了。 坤州旱情不是最严重的,但是接连的不丰收,足够压垮庄稼人。 徭役赋税实在太严重,加上征兵,不给他们缓和喘息的机会。 几次下来,元气大伤。 梁昭冷眼瞧着,这些人们,体态面貌越发变得差,眼窝开始凹陷,皮肤蜡黄暗淡,身体干瘪非常,整个瘦骨嶙峋。 很快,梁大伯家也没吃的了。 梁山他们的堂嫂刘氏,期期艾艾过来借粮,脸皮涨红,老太太于心不忍,给装了半袋米。没过两日,梁小叔家也来了人,他们同样也给了半袋子米出去。 这两家算是好的,他们好歹有梁家帮一把。而村子别家,多的是人家连稀粥都没得喝了,倒不是说真的会饿死,只是,家里没有了谷物粮食,怎么会不恐慌呢。 后山天天有人去挖野菜,捡些山菇酸枣树梨回去吃,不过这些东西也不多,找着是运气,因为村里孩子不少,本来就许多孩童嘴馋,常年四处玩耍找东西吃,尽管那些野梨野枣子不止个头小还又酸又苦。 不会打猎的人是不会往深山里头去的,太危险了。 梁昭皱眉,显而易见年成不好,那些官差竟然也能不留余地把粮食全部拖走,简直无良到了极点。 但是这些村民没有一点反抗的余力。 就是因为反抗不了,就只能眼睁睁受人欺辱,没能力就只能任由他人摆布。 依着坤州的情况,还远没有到生存不下去的地步,事实上,如果没有上头官员的横征暴敛,农民养活自己还是不成问题的。 梁昭如果想积蓄力量,自然最好是从身边开始,不说别的,摆在眼前最急迫的一点,这些人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她很容易就能收买人心;第二,隆水村这些人的确都还比较淳朴老实,便于管理。 对于展开第一步,是比较合适的。 第二天,梁昭就写了一张招人书出来。 叫来梁武,让他把消息传出去,她要招三十人。 隆水村人不多,且是第一次,能训练出什么效果暂时还不知道,所以不必太着急。 梁家人跟梁昭住在一起,早就知道她打算,所以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这事情不算难办,有粮食作为工钱,不担心没有人过来。 他们猜得也没错,不过两天时间,梁山梁青就把人凑齐了。 三十个人,规规矩矩聚在梁家院子里头。 梁昭坐在椅子上,过了几分钟,才不急不缓道:“既然过来了,那么肯定已经知道我这儿是干什的了,对吧。” 这些汉子虽然都知道梁昭这号人,但对她却陌生得很。梁昭辈分出奇的大,又是念过书的人,以前深居简出他们几乎不曾见过,真正产生印象的,还是上次隆水村剿杀流寇那件事。 基于这些原因,是以虽梁昭是个女子,但隆水村民也并不敢在她面前造次,甚至潜意识里就带着些敬畏之心。 梁昭问了话,下面稀稀拉拉有人说知道。 梁昭略微颔首,接着道:“我会让你们吃饱穿暖,并且每个月会发你们固定的粮食,你们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无条件听从我的命令。如果能做到,就留下,不行的话,现在还可以离开,我不会勉强。” 之前梁山他们已经说过了一些,或者说,正是因为有粮食这个诱人的条件,这些人才会这么快同意。 他们也真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不是没想过去县城里找些短工之类的活计干,可出去了才知道,哪有那么容易,就算有活也轮不上他们,正经有家底的人家都不缺下人,而就算县城有招工的,本地人口已经足够了,轮到他们这些乡下人。 所以梁昭才一说这话,这三十人赶紧点头,生怕答应晚了她就反口不要人了。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的话,我便开始将你们记录造册。” 话才一说完,早等在一旁的梁秧就立马过来了,左手拿着一本装订好的册子,右手执笔,按照梁昭昨天交给她的方法,给所有人登记信息造册。 三十人,很快就弄好了。 这样一来,这些人就更紧张了一点,觉得很正式。 当然,梁昭既然招了人,肯定要在一开始就给他们立下规则,不然这个头不开好以后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或许还会让人看浅了她,而一旦这些人有了这种意识以后就会增加麻烦,而“同村人”这个头衔,也可能会让他们更加有肆无忌惮。 梁昭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她拿出一张早已经准备好的纸张,上面画的是一片平房建筑,圈出的场地大,有点像营地那种规划,后面留出了一大片空地,空地再往靠着山。 院子上摆这一张四方桌,梁昭将白纸摊开铺平在桌面上,手指按在上面,指点,一边道:“这是一张房屋图纸,我需要建些平房,山儿,这事交给你,你寻摸些熟巧的工匠来,这块地我已经同村长打过招呼,可划作地基建房舍,你再招些人来,告诉他们一天提供两顿饭食,尽快把这建起来。”说着顿了数秒,抬首看向那边三十人,“我这里要你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些房子建好之后,是你们以后住的地方,我让你们训五休一,以后除非紧急情况,需得等到休息那日你们才能归家,还得先说明。这点,明白了么。” 三十人面面相觑,有点不理解,压根没想到,要建的这一排平房是让他们住的。不过谁也没考虑那么多,梁昭这么严肃地问,一个个的,赶紧开口说懂了。 梁山他们更是唯梁昭的命是从。 梁昭圈起来的这块地,位置既偏又大,但是作为以后让这些人活动训练的场地是非常适合的,再者,提出一开始建房,一方面就是考虑到目前的情况,类似于官府的以工代赈,用劳动换吃食,起码能保证来干活的人不被饿死,既然隆水村是她的底子,肯定必须得打好;另一方面也是让人这种沉闷的氛围解脱出来,处在一种随时即将崩溃的爆发的边缘,不是个好现象。 建一片四四方方的平房,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梁家人包吃,来做工的都很积极,没人会偷懒什么的,当然盖房的主力是梁昭刚招到手下三十个青壮年。加上自家的,人数尽够了。 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完工了。 这期间,在梁家的几乎是这人吃的最饱的时候,饭都是干的,馒头个大,菜里有油。 经此,这三十个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梁家人的底子真是太深了,或者应该说,梁昭跟他们这些不一样,说不准,跟着她是一条出路。 整个九月十月,梁家就在忙碌中度过。 梁昭带回的那对姐妹也渐渐融入这里,她们懂事勤快,很得老太太的喜欢,平时就跟在陈氏妯娌三人身后做事,很有眼色,空闲了就带着梁芽儿梁苗玩。 梁昭是后来才恍然这两丫头没有名字,大妮二妮不过是乡下人对女娃的惯常称呼而已,村里不知道多少女娃叫这种名字。 想了想,梁昭还是给两姐妹取了个名字,一个叫唐晚夏一个叫唐初秋。 梁昭并不会有那种,觉得随意给人取名,会不合适不尊重人之类的想法。这两人是她带回来,今后也是由她负责,她便能做这些事。 两姐妹很本分,很听梁昭的话,梁昭做什么都认为理所当然。 一排房舍建成之后,梁昭领着梁山梁武,将三十人安顿在这里。 这些人都是普通的村民,从前也只干过农活,没受过一丁点训练。 梁昭既然给他们立规矩,也得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开始。 其实说起来,就算是上辈子,梁昭也并没有关于练兵这方面的经验,好在,她至少比这里的人多懂得一些知识。也能将就,全当摸石头过河。 想管好一群人,首先就必须得有纪律。这一群人,现在如同一张浅显的白纸,她需要让他们学会听令做事。 梁昭在这方面有些独一无二的优势。 有时候气势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但它又确确实实存在。 梁昭身上就有一种冷而淡的气势,但又是稳而安定的,很能让人信服。 从都到脚,她似乎都被一种素淡萦绕着。她的神态面貌,她的衣着,以及从头到尾处变不惊的态度。 至少这些人在这两个月时间里,从没见过哪怕一次,梁昭失了分寸的表情。 她的情绪稳定得旁人压根看不出一分。 一开始,梁昭花了一天时间,让这三十人学会排队,站队,列阵,懂得秩序,会听哨声。 听见指令,让他们能够形成一连串灵敏而迅速的身体上的自然反应。 梁昭对时间上做了初步规定,能列队以后,就要开始训练了。 跑步作为最基本的必不可少,早晨,规定的是跑步半个时辰,路线自然是提前规定好了的,为了便于管理,梁山被任命为队长,以防一开始他们中会有人态度散漫阳奉阴违不当回事,如果没发现和及时阻止的话,后续可能会出现问题。 跑步能锻炼人的综合能力,但要成为一个兵,与敌人拼杀,这还远远不够。 下盘稳当,手臂强健,身体协调,这些统统是一个士兵该有的基本身体素质。 所以除了跑步,第二项就是扎马步,挥剑刺刀。这就是梁家三兄弟之前练过的。 有他们领着,也都规规矩矩起来。 当着一些都成了具体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后,在执行两三次之后,这些人就逐渐老实了。 一个规整的小队伍,初步开始形成,有了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