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五五章 以命抵命(1 / 2)唐风锦瑟首页

刚过晌午,大周军再次发动了突围战。

噶尔钦陵观察到,周军这次与之前几轮的战略明显不同。之前,大周军采取的是北面东面防御,南面突围,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往南面谷口进攻,而此次,大周军采取了三线出击的办法,甚至往营寨方向进攻的兵力更多一些。

此时,噶尔钦陵营中只剩一万人,大半的兵力都调去了南侧谷口。如今面对大周军两万余人的疯狂进攻,着实吃力。

部下担忧的问噶尔钦陵,是否调一部分兵力回援。

噶尔钦陵清醒的摇了摇头,“他们在探我方虚实,别中了声东击西的计谋。”

可当大周军突破吐蕃营寨的第二重防线时,噶尔钦陵也不免动摇,他速速传令,让南面守将发动猛攻,以缓解营寨的压力。至于是否要调动山坡上的部分兵力,来增补营寨以防被对方发觉虚实,噶尔钦陵最后还是摇了头。

他明白,攻打营寨,不是大周军的目的,趁势突围才是。所以,无论是山坡上的守军,还是南面的兵力,他都不能动。

噶尔钦陵抬头望天,只见日影渐渐偏西,他现在只要死死堵住周军,再拖延半日,待赞婆等部抵达,这一战,吐蕃必然完胜,而大周只能是全军覆没!

虽然噶尔钦陵没有调走守军,郑瑞还是从山上守军的眼皮子底下成功借了道。

山坡上,又一轮铺天盖地的箭矢过后,顶着盾牌的周军三五成群的继续向上,他们东一群西一队的铺满了山坡,看起来有上万人。待他们逼近半山处的时候,吐蕃兵忍不住主动出击了,他们派出数千重甲骑兵,从山上奔驰而下,试图一枪挑翻那群躲在盾牌下的周军,然后用马蹄将他们碾压成齑粉。

重骑兵一出,周军果然抵抗不住,连滚带爬的退回了山谷。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三队三百人的周军已经在郑瑞、陈寻和一名虞侯卢杰的带领下,躲过吐蕃守军的视线,悄没声的越过了山坡。他们暗杀了数名吐蕃岗哨后,顺河而下,开始了他们真正的计策。

卢杰率五十人,在河流最窄处,凿石堵路,截杀追兵。

陈寻和郑瑞则带着二百五十人,顺流而下,趁敌军正全力与前方大周军作战时,悄悄潜入敌营,火烧大营,制造乱局,扰乱军心。

郑瑞则领着其中五十人,在对方大乱时,顺手牵走了几十匹战马,而后一路向东南疾驰,离开了素罗汗山。

王孝杰率军进入吐谷浑后,便在唐蕃要道上建了一座堡寨,用来囤积粮草,并命名为米栅。由娄师德率两万周军坐镇。

郑瑞的任务是向娄师德求援,让他派兵沿途接应,伺机埋伏,好给大军撤退留足时间,以防大军与赞婆所部狭路相逢时难以脱身。

待谷口南侧的吐蕃阵营大乱后,陈寻发出了进攻信号。王孝杰下令,全军突围。原本正要攻破噶尔钦陵营寨第三道防线的大周军一瞬间撤了个干干净净。回过神来的噶尔钦陵直觉不妙,立马组织全部兵力追击。

大周军撤军是从未有过的迅猛,拔营而走,不带半分拖沓,只给噶尔钦陵留下了一地烟尘和一排长长的壕沟,让紧随其后追击的吐蕃铁骑纷纷马失前蹄。

此刻,又损失了万余人的大周军,凭着十足的求生欲全速向南面谷口进击,不过盏茶时间,堵在谷口的三万吐蕃兵很快溃败。四万多大周军踏着一路残肢断骸,终于逃出升天!

所有计划都按着郑瑞的设想顺利进行着。

“既然如此,那郑瑞为何会……”娄彦君忍不住开口相问,瞥见王三娘凌厉的目光后,将停在唇边的“战死”二字悄悄咽了回去。

陈寻也小心的瞥了王三娘一眼,硬着头皮回道:“郑参军在护送大军撤离时遇到了吐蕃援军……”

王三娘听他言语迟疑,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微微蹙眉,正欲开口细问。这时,跪坐在陈寻后侧的少年陈昭直起身子,垂眸出声道:“是我害死了恩公!”

“阿昭!”陈寻侧目怒视,对儿子的说法并不赞同。

“父亲,若非孩儿无能,恩公怎会落得如此下场,儿难辞其咎!”陈昭含泪道。

陈寻脸皮抽动,张口欲辩,可有些真相比陈昭自揽罪责还让他难以启齿,只好垂首不语。

陈昭不敢看王三娘,只垂眸继续道:“那日,我随恩公和几十个兄弟一起赶回了米栅见到了娄副总管,他听罢前方战况,便派了一万五千轻骑随我们前去支援……”

当郑瑞带着援军赶到的时候,王孝杰和幸存的三万余大周军被提早赶到的赞婆及他的两万吐蕃精锐缠住了。

此时,陈寻正身处前线与吐蕃铁骑对战。陈寻和大周士兵已经经历了一整日的激战和逃亡,战力早已不济。吐蕃铁骑将一杆长枪直直戳向陈寻胸腹的时候,陈寻竟是连举枪格挡的力气都没几分了。

眼看着父亲要血溅沙场,陈昭急急驾马冲上去,奈何他离得远,又被凶悍的吐蕃兵挡住了去路,自顾不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杆冰冷的枪头逼近父亲的胸膛。

可就在陈寻闭目待毙之际,那杆要命的长枪却随着它的主人轰然跌落马下。正当陈寻陈昭为此怔忡之时,又是一杆要命的长枪从陈寻另一侧袭来,只听“嗖”的一声,一支利箭从陈寻眼前窜过,直直钉在了那吐蕃骑兵的眉心。

好箭法!陈寻、陈昭双双感叹,齐齐侧目看向射箭之人——郑瑞,此时他正策马于盾牌手后方,和弓箭手们一起御敌。他和陈寻对视一眼,挥手示意,让他多加小心。

比起三面合围的困境,此刻的且战且退已算是境况良好。在王孝杰的指挥下,大周军稳步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