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八章:高炉炼钢(1 / 2)明朝奸商首页

西山工业区就像施在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上的超级复合肥,促使商品经济飞速发展。

以蜂窝煤为例,曾经为铸造蜂窝煤机聚在一起的几个铁匠铺,在源源不断的订单驱使下,自发的抱团分工合作。

除了复杂的蜂窝煤机器,红河公司还有比如铁磨,齿轮,轴承等要求更高的铁器配件。

订单一贯的红河作风,就是质量和效率标准,只要做的成品符合要求,银子不是问题。

打造出一个好的水车铁磨系统,除去人力和材料成本,利润是打造农具的五六倍。

在红河公司的牵头下,铁匠铺的高薪福利聚拢了大半个京师的铁匠。

整个农庄挂牌了二十多家以打造铁器的公司,每个公司又都是一条完整的生产线。

有做农具的,铁锅铁铲的,更多是以红河公司订单为主的合作公司。

红河公司除了稳定的订单,对于优秀的铁匠铺更是给了大量资金扶持。

入股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左右,许多铁器公司都是一批手艺过硬的铁匠抱团成立,不懂公司运营,红河公司借着资金入股派出各种公司管理人才。

比如财务会计,产品质检,运营经理,这些人都是在红河各个分公司工作一两年以上通过考核的老员工。

公司内部的晋升有一套逐渐成熟的系统,外放历练也是一种上升的途径,一个普通的职员在考核之后派出去担当一个小公司的管理人员。

红河公司资金入股并未涉及这些小公司的管理权,而是以一种帮助的形式,如果派出的管理人员遭到反对,他们有权力撤换。

以生产齿轮的公司为例,原本就是以几个沦为流民的铁匠联合,流落到京师后,凭借一身手艺在一些工坊打打零工,勉强才能饿不死。

红河的华能煤业公司招收铁匠时,他们跟着到了西山,每天卖力的干活还能有些余钱了。

在华能煤业公司,埋头苦干就能拿到一两银子的报酬,但这不是唯一的出路,要想出人头地,就要努力学会改变。

要么努力识字,学习各种各样的行业标准要求,进行职业等级考核,一个普通铁匠月俸一两银子,而一个三级四级的技术员月俸可以拿到二十两银子以上。

三级技工和四级技工底薪是普通一级技工的几倍,而且随着等级升高,获得更多参与技术研发的机会。

而且等级越高,可以带的徒弟越多,每成功带出一个徒弟,公司都会有相应的奖励,大部分通过考核的铁匠身边都有那么几个年青力壮的学徒。

建立齿轮厂之前,他们便都是三级四级通过考核的技工,熟知一切红河公司的标准要求,而且徒弟徒孙加起来足有上百人。

红河公司内部是鼓励职员自己创业的,他们聚在一起凑了些银子,并凭技术本事成功拿下齿轮配件的订单。

于是在西山工业租下厂房,拉上一帮信得过的徒弟徒孙,银子不够可以到华盈公司贷款。

人不够可以贴出广告招人,反正是流水线,每个环节有一两个老师傅看着就行,卖力打铁的活就给新来的练练力气。

作为齿轮厂的原始股东,他们不仅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每个季度还能分红。

经过这些年的飞速发展,齿轮厂已经有五条各种类型的成熟生产线,不管是大如脸盆还是小如杯底的齿轮都能生产。

这些大小不一的齿轮将会作为关键核心,运用到各种新式的机器上,像能借巨大水车搅碎石头的铁磨,同样原理的缩小版就成了小面粉作坊。

靠河流的地方便是水车,风力大的地方可以改成风车,物理组已经成立一个专门研究齿轮用途的研究室,下一步打算做出复杂的齿轮结构计时器。

齿轮厂的股东们投资不过数十两银子,短短时间便能年入五六百两银子,比起绝大部分的小地主几年的积累还多。

一亩上好的良田产出不过一两石,一百亩地收成好一年也挣不来百两银子。

不得不说齿轮厂的投资收益率大大刺痛了那些守着农田的地主老爷们,今年是灾荒年节不说,西山工业区的招工热潮让许多佃户们放下锄头,剩下的佃户们纷纷要求减租,否则就拖家带口去工业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