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从小受儒教的熏陶,懂得礼义忠孝那一套伦理道德,所以他绝对不会当了皇帝后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了。他怒不可遏,却胸有成竹,朝臣所以如此嚣张,是因为幕后有内阁首辅杨廷和指使,这个已经六十三岁的三朝元老在朝廷上的权势盘根错节,暂时还撼动不了,只能以退为进,步步为营。
于是嘉靖皇帝找内阁首辅杨廷和谈话,要他改变初衷,驳斥毛澄的上书,还下手谕钦定自己的亲生父亲朱祐杭为兴献皇考,亲生母亲为兴献皇太后。
但是这道手谕给内阁退回了,因为明朝祖训:如果内阁首辅认为皇帝的意见不对,有权把圣旨“封驳”,也就是封起或者驳回。
正在争斗得不可开交之时,正德皇帝听说自己的亲生母亲从安陆州来到了通州,他知道自己亲生母亲也不是好惹的她是进京来当皇太后的,现在皇太后当不成,居然成了亲生儿子的婶娘。这位生性强势的兴献王太妃派人去通报内阁首辅杨廷和,如果他们再不给我和死去的丈夫一个合适名分,我也不进京了,儿子也不干了,都一起回安陆州去。
出乎他们母子意料的是,如今杨廷和权倾朝野,怎么会怕一个妇道人家?杨廷和告诉嘉靖皇帝,按照历代祖制,内阁决定给他父亲“兴献帝”称谓,给他母亲“兴献后”称谓,声称这已经是最后的交代了。
但是朱厚熜的亲生母亲不是好糊弄的,她坚持要在“兴献”后面加上一个“皇”字。可是杨廷和并不买帐,他决定以辞职不干作为要挟,这下嘉靖皇帝朱厚熜傻眼了,心想他刚刚登基,还不熟悉朝政,正德皇帝留下的烂摊子谁来收拾?于是他决定暂时妥协,追尊亲生父亲为兴献帝,称亲生母亲为兴献后。第二回合以杨廷和小胜告终。
杨廷和在内阁独断专行,以大礼仪为名,强压年少的嘉靖皇帝尊称孝宗为皇考,改称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叔考,多数朝臣趋炎附势,都支持杨廷和,顾鼎臣却感到愤愤不平。于是他根据多年对立后法、祭法和宗法的精心究,经过数月的认真思考,决定在经筵日讲中专门讲一章立后法、祭法和宗法制,为嘉靖在大礼仪的博弈中取得最后胜利提供有力思想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