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元朗兄志在何方?(2 / 2)赵匡胤:恨当初信了道长的话首页

“穷思变,富即安。既是寻道,当看尽世间变幻。”

李允在讲他的寻道,张广儿和陈名听得云里雾里,可赵匡胤却听得明明白白,更是自觉庆幸结识。

“元朗兄当日昼夜奔袭,解了小道之困,更救了孝义全庄。如多些元朗兄这般仗义豪侠,世道也能太平许多。”

说罢,举起碗:

“当敬元朗兄!”

抢孝义庄就是张广儿带人干的,原意本不是如此,但错有错着,酒气上涌,也豪气地举起酒碗:

“张广儿有幸能结识赵君和道长,也算长了见识,某已决定去从军,不干这鸟强盗为人唾骂。”

“央了这一千岁!”

众人放下碗,气氛热烈起来。

赵匡胤黑脸上的眼睛都眯了起来,赞许地拍着张广儿的肩膀:

“好男儿当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人间一场。用得到我赵元朗的地方,尽管开口。”

张广儿被夸赞认可,更是坚定从军的信念,转头疑惑问赵匡胤:

“赵君如此神勇,怎未投军?”

赵匡胤脸上泛起愁容,他一直未按父亲的意愿从军,就是不想稀里糊涂做上位者的打手。

叹口气说道:

“去岁吾曾去探家父,有意从军。

可朝中内乱不息,外战不止,将士打来打去,伤的都是汉家儿郎性命。

军中各有故旧,今日同袍,明日又刀兵相见,实不忍相看。”

说完,端起酒碗喝掉重重撂在桌上,郁闷之心毫不掩饰。

李允也端起酒碗慢慢喝了一口,循循说道:

“元朗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更应投身报国。

军中只有像元朗兄这样,心怀苍生的将领多了,兵士才能少些伤亡,百姓也少些苦难。”

赵匡胤惊讶李允言辞奇特,道理却又中肯通透,越发敬重,目光炽热急切问道:

“道长何以教我?”

李允目光扫过三人,停留在赵匡胤脸上:

“元朗兄志在何方?”

“元朗只想有番大作为。”

李允身体微微前倾,凝视着赵匡胤,沉声说道:

“多大作为算大?

元朗兄是想做从龙之臣?

还是止戈之将?”

这话公开场合肯定不能讲,但私下里议论的比比皆是。

赵匡胤从心的问道:

“若先从龙后止戈,可行否?”

李允仰头深思,梳理心中念头,缓缓说道:

“为民止戈者战息融兵,为已从龙者终成恶龙!

世间事,无可无不可。

元朗兄又如何断定,彼之所思为何?”

“可…可既…”

“元朗兄是欲问,既已息兵,何惧之有?”

“……”

赵匡胤忍不住转头看向李允,可李允脸上还是十分平静。

看着李允少年郎的面孔,他心里是既敬又惧。

此人若不能为其所用,必成大碍。

“元朗兄,如你欲取我性命,一刃足矣,何须千军?”

“……”

“道长说笑,吾怎会有此念头。”

赵匡胤说出这话,感觉他自己后背都在出汗。

李允端起酒碗,浅浅饮了一口,哀叹着说道:

“当然是说笑,又有几人会对至亲至友下手呢!”

说到这,赵匡胤的汗就不是从后背流下,而是从脸上涔涔而下。

无论是远的秦汉,还是近的隋唐,更有灭了没几年的朱梁,这些例子根本不用李允讲,赵匡胤比他熟得多。

弟弟他有,儿子他也有、将来还会更多。

他自信不是心狠手辣之人,可是……

可是吾并没有取而代之的念头,道长为何要与吾讲这些?

赵匡胤是嗜酒之人,酒后头晕本就常见,可此时,晕得厉害,隐隐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