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巧不巧的,被老五家的给看见了。
今天红树林里的小渔网,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有贵客临门,退潮后,渔网里竟然有十来条大马鲛鱼被留了下来。
那马鲛鱼个头都不小,大的七八斤,小的也有四五斤重。
这么一算,去掉内脏,也能得几十斤的鱼肉。马鲛鱼鱼肉好吃,只有一根绵软的鱼骨,没什么鱼刺,价格又跟猪肉差不多,一斤七毛钱,要是送去收购站也能换不少一二十块钱。
可是家里几个孩子知道家里的情形,一直要求别去卖。
姚德业也点头:“不用你们说,我也不能送去收购站。今天大队的渔船上没捕到马鲛鱼,咱们家有马鲛鱼,那让人看见了也不好。留着自家吃吧。”
几十斤鲜鱼,家里人口就算再多,顿上两条鱼也足够了,剩下那么多的鱼,姚倩姐弟几个就商量着,干脆给三个小的做点鱼肉泥,再就是做成鱼丸。
天气热,鱼丸也放不了太久,剩下的就晒成鱼干,平时一般都是这般打算的,只是元基提了个要求:“能不能做成熏鱼?”
熏鱼?在他们这一带倒是从来不曾做过,看来元基家里是吃过熏鱼的,只是光凭这点,还是猜不到他老家在哪里。
姚倩看了一眼他,心说,他的老家跟桂奶奶那边的老家很近,那地方甭管是鱼还是肉,都喜欢熏了吃,熏透了的鱼肉能放一整年,这点她了解。就像桂奶奶现在年年还做腊肉腊肠。本地人从来不做这些,最多做些风干肠,熏制食物是不会做的。
所以元基的要求,姚家人都说不会做,还好娄玉娥帮着奶奶熏过腊肉,知道怎么熏肉,便想着熏鱼应该也差不多,就到西院搭了个木架,盐巴腌制过的鱼肉挂起了,下面点上木头,开始熏制,至于说外面最好有个小木屋,把烟给留住,他们一时间也来不及。
于是熏鱼就变成了烤鱼,味道更是霸道,传得老远。
几个堂弟们,都跑来大伯家,找大伯母要口吃的,反正苏怀兰手松,姚倩这个大堂姐也慷慨,看他们来家里,凑巧了,都会给上几口吃食。
老五家的出门找孩子,就找到了大房这里,刚推开大门,准备开口喊人打招呼的那一刻,就看到公公正往大伯哥的兜里塞东西。
老五家的回去就忍不住跟男人抱怨:“老太太偏心二房,老头子偏心大房,偏偏你这个小儿子没人惦记!”
老五家的想闹出来,又觉得闹出来了,跟厉害的大嫂比,她讨不到好处。
男人也告诫她:“咱们都分家了,爹娘的东西,他们想给谁就给谁。那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老五家的还是不高兴:“三嫂和四嫂给大嫂干活,听说大嫂给钱的,一个月给十块钱呢!不就是收拾一下家里,帮着洗个碗筷吗?这活我也能干,上回我问了大嫂,可她偏偏装作听不懂,一直跟我打哈哈!要不然,你去跟大哥问问?”
这种差事实在是个大便宜,不耽误她白天织鱼网挣工分,织鱼网不能一直坐着织,即便在家里也要中间起来走动一下,免得脖子和手臂受不了。
所以老三家的和老四家的,每天也就趁着活动时间去大房院子里帮着干点零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