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秦庄襄王病重,封嬴政为太子!
父子相见。
没有意料中的激动。
秦昭襄王仅仅只是瞥了苏晨一眼。
便冷冰冰的说道。
“大殿之,岂容你一孩童肆意喧闹?”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你母亲应该也来了吧?”
“封赵夫人,将嬴政带回去歇息吧。”
.....................................
随着秦昭襄王一声令下。
苏晨便开始了为期四年的秦国生活。
在此期间。
正如吕不韦所言一般。
他被嬴子楚封为太子傅。
专程来教导嬴政学习一些秦国的礼仪和各种知识。
然而。
吕不韦却惊讶的发现。
这个孩子就如同天才一般。
许多东西。
自己仅仅只是教一遍。
嬴政便能熟记于心。
不仅仅是各种礼仪,便是一些诸子百家里的知识。
嬴政也是很快就能熟练掌握。
甚至很多时候。
嬴政问的一些问题。
就连吕不韦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自愧弗如。
废话。
之前嬴政体验过秦国整整五代君王的完整人生。
对于各种礼仪,以及秦国皇子需要学习掌握的各种知识。
早就已经刻在脑子里了。
要不是苏晨担心会被人当成怪物。
装模做样的让吕不韦传授一番。
他能把吕不韦给吓出心脏病来。
而至于有的时候缠着吕不韦问些问题。
自然只是为了满足苏晨心里的一些恶趣味而已。
比如为什么有时候太阳看起来大,有时候太阳看起来小。
为什么人走路的时候,月亮会跟着走。
为什么下雨的时候,是先听到雷声,才看到雷光。
反正就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直接给吕不韦问傻了都。
要知道。
吕不韦可不是那种大字不识几个的土豪暴发户商人。
作为杂家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
这可是华夏历史,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
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
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
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
最后在加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而且。
在完成这本《吕氏春秋》后,吕不韦曾经命人将这本书张贴在闹市之间。
并且放出话来,只要有人能增减这篇文章面但凡一个字。
他都愿意付出千金来奖励对方。
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
而就连这样一位融合诸子百家之长的学识集大成者。
都被苏晨折腾的哑口无言。
足以看出他提出的这些问题是有多么刁钻了。
而老吕这人呢!
虽然贪恋权势,利益,是个不折不扣的商人性格!
但老是被一个小儿出题给难倒。
倒也让他面子有些挂不住。
因此。
每每苏晨出来考他的各种问题。
在回到家中之后,吕不韦都会将自己手下的门客汇聚一堂。
让他们也去钻研这些问题的答案!
而这里。
苏晨就是再以自己的方式。
对吕不韦,以及吕不韦门下的一众门客进行一种思想启蒙。
不论他们是怎么去考虑这些问题答案的。
只要去思考,去想就行了!
战国时期的学术土壤可比后世那些汉唐宋等等朝代可开放多了。
诸子百家里面,苏晨最讨厌的便是儒家。
倒不是讨厌儒家学说里面的那些教人之道。
关键是自春秋战国以后。
各个朝代独尊儒家!
这就有点搞笑了吧?
的确,儒家是愚民之道,更方便帝王对于封建社会的治理。
然而瞧瞧后世都把儒家妖魔成什么样了?
这一点尤为突出的就是宋朝!
张口闭口圣人之言,想着法子去揣摩孔孟那些话里的意思。
你哪怕就是想开学立说。
也必须建立在圣人之言的基础。
真真是恶心透了!
也不是苏晨去鼓吹西方多么牛逼。
但在他看来。
就是因为西方没有被所谓的什么儒学压制着。
虽然也经历过愚昧的中世纪时期。
但它们并没有阻止科学的出现。
不至于压制住科学的发展。
牛顿就可以去思考,为什么苹果会从树掉下来。
而不是像华夏的农民那般,只会想着割完这一茬。
给官府交完赋税以后,家里余些粮食,今年又能过个好年,顺带着祈祷祈祷明年也能有个好收成。
吃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功夫去考虑苹果为啥会从树掉下来?
这就导致,西方都开始步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天入地,飞机坦克的时候。
而华夏还处于落后的农业社会之中!
苏晨是喜欢春秋战国的。
因为在这个时候。
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被束缚。
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
...............................................
而除了跟吕不韦学习礼仪与知识外。
苏晨还会跟着蒙骜将军学习武艺。
这位蒙骛呢,就是蒙恬的爷爷。
蒙恬和嬴政同一年生的。
此时两人都是九岁。
原本呢,蒙骛老爷子觉得自家这孩子还不错。
天生的学武奇才,日后肯定是当大将军的料!
加两孩子年纪也都差不多。
便让两个孩子拿着竹剑进行实战演练。
在开打之前,还郑重的嘱咐了蒙恬几句。
“你小子下手轻点,千万别把公子给伤着了!”
蒙恬不明所以的点点头。
然而。
真到了两孩子对战的时候。
老爷子直接看傻了。
从小就跟着他学了几年武艺的蒙恬。
在苏晨面前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被敲得满头都是包。
要不是还顾忌着几分男儿气概。
恐怕早就嚎啕大哭起来了。
“蒙骛老将军,您让蒙恬这么一个孩子来跟我比试!”
“未免也太看不起我了吧?”
“我想和您亲自比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