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依旧寒冷,陆扬身着厚厚的防风羽绒衣,戴着厚实的登山鹿皮手套,脚下一双军用牛皮登山靴,站在陌生的大道上,迷茫的四处看看,这是一条不知通向哪里的黄土路,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车辙通向远方,然四下空旷,荒芜人烟。
他已经不指望能联系上其他登山者了,因为自从穿过那个不知名山洞后,他就莫名其妙的和队员们失去了联系,再想回去寻找那个山洞的入口,却惊奇的发现一切景色都变了。
哪里有山洞,有的只是他莫名其妙的站在一条黄土路上,他的手机和步话机根本一点信号也无,绝望中的陆扬只好沿着大路默默前行。
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的江诗丹顿手表居然罢了工,时间停在了公元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下午一点钟。
幸好手机还有电,向来胆大豁达的陆扬暂时忘却了烦恼,仰望天空,他居然发现这里的蓝天特别的清澈,就像小时候自己的家乡,一眼望去,碧空如洗,万里无云,令人心旷神怡,深深的吸一口气,恍然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陆扬极目远眺,发现前方数百米处隐隐约约有一建筑物,陆扬心下一喜,掏出望远镜观察,建筑物清晰的出现在眼前,原来是一处供人歇脚的八角凉亭,只是凉亭或许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不堪,周边杂草丛生。
也许顺着凉亭的方向,沿着这条看起来是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土路,就能到达某处村镇,陆扬心想,然后整理一下背包,加速往前赶去。
坍塌了一半的凉亭,荒草萋萋,好在有古朴的石桌,石凳,陆扬松口气,卸下肩上背包,活动活动手脚,取出保温杯,食物,给自己补充能量。
坐在冰凉的石凳上,陆扬嚼着干硬的馕饼,没滋没味的吃着,脑海里思绪翻飞,做为户外爱好者的向导,为了谨慎起见,他让其他队员等待在外,他独自一人进洞探险,山洞并不深,虽然洞内环境潮湿些,走的艰难些,可是算算洞内距离也不算长,大概也就一里多地的样子,他就找到了山洞的另一个出口。
另陆扬想不通的是,出了山洞,他脑袋突然有瞬间的晕眩,眼前的时空好像发生了扭曲变化,当他目光清明时,却骇然发现身后一切都变了,不仅周围环境变了,而且他要回程的山洞入口也消失无踪。
那一刻,陆扬真的懵了……
陆扬穿到的地方乃是宋代的保德州,保德州含BD县和HQ县。(今SX境内。)
收回思绪,打开背包,掏出里面的东西,这些物件是他能够感到和他以前的世界唯一的联系了,而且用一个少一个,他需加倍珍惜,这些东西不但是情感的寄托,有些东西说不定还能帮他度过现实的困难,比如钱。
虽然有银月山雀儿给的五两银子,但只能解决他短时间的生存问题,他也不可能长期住在客栈。
在他的世界,他也曾经就古代的一两银子如果在二十一世纪到底能换算多少华夏币,并且各个朝代依据生活水平的不同,一两银子能买多少米,多少面等问题度娘过。
宋朝在古代是人文,政治,科技,农业相对发达的朝代,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汴梁城的居民,生活指数都是比较高的,按照考古所载,宋制的一市斤为克,既16两,所以宋代一两金相当于今天40克,如果按照黄金计算,一两黄金以今天米刀对华夏币6.67元来计算,也就是相当于4000元华夏币左右,假设一两金子为10两银,也就是10贯钱,宋代一贯钱不到400元。
那么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钱,相当于华夏币70元。
宋代米价如按照一市斤640克来计算,宋代一石合92.5宋斤,其中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不考虑特殊的荒灾年份或者大丰收,北宋时期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和600文之间,仁宗年间,米价在600-700文,南宋初期米价在2贯钱左右,就是2两银。”
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一石米大约一贯钱,当然,宋代不产银,所以古代的银子价值应该更高才对,显然按照今天的推断有其不合理性,按照最高值,一两金按4000元来算,一两银等于一贯钱,一贯钱等于400元,一文铜钱等于0.4元。
陆扬手里有五两银子,相当于今天2000元华夏币,住店交了预定银一两,还剩四两,考虑自己还不知要住多久的店,每天人吃马嚼,少说要花五钱银。
有人说,古代平民家里有10两银,可以供一家人一年支出用度,但那样的换算和他不同,他既不产出米粮,又不种地,做生意,坐吃山空的话,五两银子最多支撑他三个月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