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笑了笑,朝后面的群臣问道:
“在场的列位爱卿,哪位可曾参与编纂了《英宗实录》?可出来回话。”
说罢,便把目光望向了文官的前几排。
参与编纂实录,那就必须是翰林词臣。历来想进入翰林院的办法,除了一甲三人保送,就是二甲三甲要参与馆选。
成化三年之前的进士,还得是翰林出身,历仕这么多年必然是身居高位。
刘健与李东阳看着朱厚照投来的目光,已经明白朱厚照是要他们出来回话。
其实满朝文官,符合条件的也就他们二人。
于是二人前进几步说道:
“臣等曾参与过编纂英宗皇帝实录。”
朱厚照看着他们,戏谑道:
“好啊,久闻两位阁老是博闻强记,朕今天考一考两位阁老的记性。
天顺元年,英宗睿皇帝复位之后,同样是以迎立外藩的罪名清理的景泰旧臣,二位可曾记得,内阁与六部堂官之中,清算了多少人?”
在场的的人无不脸色大变。
皇帝这是要学英宗皇帝残害忠良吗?
我大明的文官就是这样,平常上奏疏、邀廷杖那是为了名声,但要是皇帝不顾名声真的下死手,那跪的比谁都快。
“没人说是吧?好啊,你们不愿意说,那朕替你们说。
六部之中,兵部尚书于谦被杀,侍郎商辂、王伟被贬为民;吏部尚书王文被杀,侍郎项文曜充军;户部尚书陈循充军,尚书萧镃被贬为民;工部尚书江渊充军;刑部尚书俞士悦充军。”
朱厚照盯着张升,冷冷说道:
“张爱卿,知道迎立外藩是什么后果了吗?”
张升被朱厚照吓得浑身颤抖,双腿站立不稳,直接跪了下去。
朱厚照拿英宗皇帝出来举例,就如同夺门之变后杀于谦王文时一样,虽然群臣知道这是陷害,皇帝也知道这是栽赃,但是迎立外藩这个罪名扣下来,臣子自陈无用,当然更没人敢出上去劝谏。
当然也会有些意外。
此时,队列之首的吏部尚书马文升高喊:
“殿下三思。”
随即手持笏板,拖着残躯向前走去。
吏部尚书又称天官,是唯一能和阁臣分庭抗礼的官职,更何况马文升历仕六朝,德高望重,此时唯有他有资格站出来向朱厚照进谏。
朱厚照也知道他敢站出来的底气在哪。马文升是群臣里唯一一个亲身经历过夺门之变的老臣,当年英宗复位,或杀或贬了五部的堂官,他都曾亲眼看见,而六部之中,唯有礼部尚书幸存下来。
那位礼部尚书之所以幸存,原因和眼前的马文升一样,也是一位八十岁上下、辅佐过诸多皇帝的老臣,那便是胡忠安公胡濙。像这种活化石一般的老臣,一般都会给个体面,当年的胡濙,明英宗也只是一年后让他致仕回乡而已。
“殿下听老臣一言:当年英宗睿皇帝冤杀于肃愍公、王毅愍公之事早已成公识,后来成化、弘治二帝,相继为景泰旧臣平反。殿下今日肆意妄为,他日史官秉笔直书,后世之人必然会为诸位忠臣平反,也必然会记得殿下今日昏聩之举!”
“史官记下来又怎么样。”朱厚照走到马文升旁边,用只有他们二人能听见的声音讽刺道。
“你马天官也知道真相是冤杀,可英宗皇帝殡天之后,你可曾上疏为于王二人平反?又或者上疏陈述英宗睿皇帝的庙号与谥号颇为不妥?等宪宗纯皇帝与商文毅公二人戮力同心为他们平反之后,你马天官才跳出来说是冤案。马文升啊马文升,这就是你的为官之道?”
马文升被朱厚照讥讽的一张老脸面色通红,剧烈的咳嗽起来,手中的笏板也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