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面试考教(1 / 2)大明首辅从科举开始首页

“紫阳书院一年两次招收学子,如今开始报名!”

随着一道嘹亮的嗓音响起,开始整齐的排上了队伍,人群之中甚至能够听得到有人在小声嘀咕背诵文章。

显然这是临时抱佛脚或者说是“考场综合症”紧张,王素与丰宇宁排在中列,这并没有先后次序的优势,这些句子都是随机挑选的。

可入书院内和沮丧离开的比例竟然差不多均平,也就是说两个人中差不多就有一人离去,他没有想到淘汰的比例竟然如此之大。

丰宇宁神情自然,虽然他平生之志乃是习武强身而不是读书科举,但是他天赋却很高,记忆力很不错。

对于四书五经虽然说不上倒背如流可也是熟稔于心了,不过是这样的考教自然说不上困难。

当即将轮到王素之时,恰好见到前面有一位与他年纪相差不大的少年,有些忍不住哽咽落泪的离开,掩着袖子遮住着脸。

丰宇宁看到后也是道:“紫阳书院之严苛可见一般!”

当轮到丰宇宁之时他显得倒是十分坦然,这考教的不过是四书上的内容,对于他而言实在说不上难度。

走近了些方才发现,此处考教的并非是斋夫而是一位头带网巾,玉色布绢直裰,黑色软巾垂带男子。

这并非是独特的着装,儒士、生员、监生等读书人大多穿襴衫或直裰。明制规定,生员袖衫用玉色布绢制作。

所以眼前的这位中年男子乃是一位秀才,在后世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穷酸秀才不同,在大明秀才却是已经和普通百姓划开了阶级。

王素对于基本的规矩也是通过前面的人示范了解清楚,向坐着的中年男子行了一礼道:“王素,见过讲书!”

那中年讲书只是微微颔首,在这里可没有印象分一说,这完全就是考教学子的学识。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中年讲书甚至没有抬头也没有翻看书籍,便脱口而出。

王素听到提问立刻眼神微动,因为这一题恰好是《孟子》第一篇的孟子见梁惠文王的开头。

他没有任何的迟疑便立刻作答:“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见他回答上后,复又问道:“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王素答:“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这依旧是在孟子第一篇前半部梁惠王中选题,见到王素回答顺畅微微低头思虑后。

便说道:“去登记造册吧!”

王素强抑制住心里的欣喜,再次行礼后来到了斋夫的这里,将自己的姓名籍贯和年庚都说了一遍。

紧接着接过自己的浮牌,那斋夫叮嘱了一句:“进了书院一切依礼而行否则会被驱赶出去,还有身上的浮牌不可遗失否则不能考试!”

他进了书院方才发现丰宇宁早就在此候着了,王素看见这排队的行列已然是差不多百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