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生活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建国的不易。
一段段残存的记忆碎片不断浮现在朱元璋的脑海里。
如今的他,感觉到很满足。
太子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温文尔雅,友爱兄弟,在朝堂中有着极高的威望,是难得的帝王之才。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仁慈。
所以,为了磨砺朱标,朱元璋特意暗中命人扶持胆识过人、有勇有谋的朱棣。
想让两兄弟在互相争比中彼此得到锻炼,提升能力。
然而,就在朱元璋沉浸在思绪中时。
有太监来报,宣国公李善长求见,此时正在殿外候着。
李善长?他来做什么?
朱元璋放下笔,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李善长一进到殿内,就看到了满地草稿。
他弯腰捡起一张草稿,赞叹道:“苍劲有力、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陛下的书法越发出神入化了!”
朱元璋白了一眼李善长,说道:“行了,你就不要拍马屁了,咱是什么水平咱心里清楚!说吧,你来找咱,有什么事?”
李善长答道:“回禀陛下,老臣年事已高,近来身体多觉不适,朝堂之事,渐感力不从心,今日求见,恳请陛下恩准老臣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朱元璋听了这话有些不悦,万万没有想到李善长竟然是来辞官的。
先是刘伯温,再是李善长,难道这些一起患难过来的兄弟都在担心自己会“飞鸟尽、良弓藏”不成?
虽然心里不爽,但朱元璋还是开口安慰道:“善长呀!不是咱不体谅你,只是大明刚刚建国不久,百废待兴,你若是辞官归隐,国事可怎么办?”
李善长答道:“杨宪精明干练,勇于任事,堪称治国良臣,有他坐镇中书省,陛下大可放心!”
“放你娘的屁!”朱元璋呵斥道:“那杨宪几斤几两,咱还不清楚?还治国良臣,状纸都满天飞了,你这个差是怎么当的?!”
看见朱元璋大怒,李善长知道搬倒杨宪的时机已到,赶紧跪倒在地,声泪俱下。
“启禀陛下,杨宪恶毒之极,非常人能及,老臣是敢怒不敢言呀!”
“说!”朱元璋怒道:“你今天就把你知道的,全部一五一十地告诉咱!”
“回陛下,杨宪仗着您的恩宠,独断专权,贪赃枉法,欺君罔上,所犯之罪人神共愤!”
朱元璋看向李善长,问道:“那你为何现在才说?”
李善长长叹一声,解释道:“杨宪深得陛下宠信,当初其进入中书省时,老臣就劝谏过陛下,却被陛下斥责了一通。老臣一时糊涂,为保全自身,才没有及时禀告陛下,现在想来,老臣实在是愧对陛下,愧对百姓呀!”
“不过,老臣已命胡惟庸将杨宪所犯之罪悉数记录,就是想在老臣辞官以后,呈交陛下!”
李善长的这番解释十分巧妙,不仅成功为自己开脱,也将全部过错推倒了朱元璋的身上。
朱元璋闭目沉思,当时刘伯温极力向自己举荐杨宪,自己为了压制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才故意对杨宪宠信,现在想来,确实是自己做错了。
良久,朱元璋睁开眼睛,问道:“胡惟庸呢?”
李善长急忙答道:“回陛下,他此刻正在殿外侯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