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朱允熥?”
与此同时。
朝廷大儒所在包间内。
刚才还一脸淡然的朱允炆,俨然已经起身。
“他何时变得如此能说会道了?”
“之前以手段蛊惑人心!”
“现在又以言论蛊惑人心?”
眼看着朱允炆的情绪逐渐不对劲。
一旁的黄子澄连忙说道。
“二殿下不用着急,我们早有应对手段。”
“现在看来,三皇孙是准备集合商户之力,先拿钱财去救灾民……”
“因此,不管他说的如何天花乱坠。”
“那些商人,重利忘义,可不是那些好糊弄的百姓。”
“我们只要握住这一点。”
“就如同那打蛇捏到七寸,只在那最关键时候,出一招,就能让他满盘皆输!”
“况且,重农抑商,是朝廷根本。”
“若非外有灾民,老爷子也不会让他这么胡闹下去。”
听到这些。
朱允炆才缓缓点头。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
他心里总有种不安。
“但愿如此……”
……
“说了这么多,这都是朝廷层面,也是你自己的猜想。”
“我们大家最关心的,你可什么都没说。”
“财富背景、分配利率,信誉度,还有势力背景。”
与此同时。
人群之中,一道声音不知从何处响起。
瞬间打消,众人内心升起来的狂热。
“你也说了,连朝廷发行大明宝钞,都失败了,你就肯定自己能成功?”
“还有,朝堂的诸公,虽然不至于都是小心眼。”
“但你一届商贾,搞这种财政,手持大明国祚命脉……”
“哼……”
那道声音的主人冷哼一声。
忽然说的话。
如同凉水一样,彻底浇灭了所有人心里的狂热。
“难道大家都忘记,当年那天下首富、沈万三的后果了?”
“还有……”
“青史留名?想的倒美,大家可不要被他的花言巧语给欺骗了。”
“哪有这种好事。”
眼看着刚刚热起来的场子,又被某人三言两语的给浇灭。
甚至四周不少人,都有了退却之意。
朱允熥神情平静,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些声音。
因此。
他也就很快调整思绪。
开始正面回应。
“我知道大家都在担心什么。”
“利率、财富、信誉、甚至背景……”
“这四样,都是大家目前最关心的?”
众人当即点头。
“说的没错,不管你说的天花乱坠,还是朝廷真的同意。”
“但当年,大明宝钞都能失败。”
“你为何就失败不了?”
人群质问,声音越来越多。
朱允熥再次说道:“问得好!”
“那咱们就正式解决这四个问题。”
“第一个,利率!”
此时,朱允熥不再拐弯抹角,说到底,还是要回归到正题。
“刚才也说过,在宋朝时期,经济文化一直来到顶峰。”
“而其中,王安石所提倡的“青苗法”,其实更类似官府,给百姓的一条绿色通道,即:但凡春种没有钱财的百姓农户,可以向当地的官府,提前支取一部分钱财或者是种子。”
“等到秋收之时,在连通税收一起还来。”
“当然,这总的属于,朝廷借贷,而且利率有百分之二十。”
“这个数字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朝廷给百姓的福利。”
“毕竟,民间借贷,通常是百分之五十,甚至有的富户一度来到了二倍甚至三倍……”
“只是,这种法令,具体到地方实施,善政就变成了恶政,反倒成了某些人剥夺百姓们的【工具】。”
“当然,朝廷政策一类东西,我们不必细说。”
朱允熥微微一顿。
继续说道。“就说我们的银行,也可以叫做钱庄。”
“一旦成立,我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
看着四周全部望来的眼神。
朱允熥一字一句的话语响起。
“凡是借贷大明钱庄的利息,一年绝不会超过……”
“百分之五!”
话音刚落。
百姓们先是一静,紧接着,顿时掀起哗然之声。
“百分之五?”
“足足缩小四倍?怎么可能?”
众人第一个意识,就是绝不可能。
随即,马就有不少商人。
连连摇头。
“骗人也不是这么骗的,就说钱掌柜的典当行,那够算仁慈了,一年才百分之五十的利息。”
“就是,百分之五,这是个什么概念,我一年借你们一万两白银,到头来的利率只有五百两?哈哈哈,这是给咱们发钱了吧?”
“看看民间的大商户,哪个不是双倍利率,借一换二,就这还有不少人去借!”
人群纷纷议论。
而朱允熥则是可怜的望着,这些本应该是属于“历史中的百姓”。
看看。
这他么太可怜了。
百分之五的利率,放在后世那个时代,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
可放在这儿,就成了给你们送钱?
合着,都被坑成什么样了?
不过,熟悉历史的朱允熥也知道。
这些善良的百姓,一直是某些富户“坑财”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