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嗒……”
杨小龙双膝跪在球台前的健身球上,不断挥拍打着发球机吐来的球。
发球机的球速也不是很快,也没有什么变化。
这明显和之前几个训练的画风不同。
看起来一点都不厉害的样子。
给人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感觉。
稍微过了一会,一个队员才突然“哦哦哦……”了起来。
“这种训练,我之前见到一些NBA的顶级球员也做过!”
NBA的顶级球员?
身边的队员都有些惊讶,NBA那不是打篮球的吗?
他一个打乒乓球的为什么会去看篮球运动员的训练。
总之他记得,当时他看到的是一个身高2米,体重100多公斤,浑身肌肉,两根手指捏着运动饮料的瓶子像是在喝口服液一样的NBA球员。
NBA球员也跪在一个健身球上,然后球队教练面对面,和他进行抛接篮球的训练。
那个视频中抛接篮球的力度都很轻,但那位NBA球员还是有些不稳的在健身球上不断晃动。
据说这是一种锻炼核心力量,提高腰腹肌肉控制力的方法。
在身体素质的量级上,作为乒乓球手的杨小龙肯定是不可能与那些巨人一样的篮球运动员相比的。
但就拿对身体的控制来说,跪在健身球上,不断挥拍的杨小龙却纹丝不动。
显然,杨小龙对腰腹肌肉群的掌控,已经是超越NBA顶级球员的存在了。
不过和之前那些看起来真的很厉害,甚至让人觉得像是在炫技的训练方法相比,看起来确实一点也不厉害。
直到一个队员觉得我上我也行,也试着模仿,并上传视频后,这些人才终于知道其中的难度。
上传的短视频中,这位日本高中球手头上缠着绷带,一只手也打上了石膏。
“大家好,我是青城高校的木村拓哉……
之前看到一个中国留学发了一个训练视频,下午放学的时候我也试了一下……
现在天还没黑,已经在医院处理好伤口,打好石膏了……
医院的效率真的很高,护士姐姐们也都很可爱……”
进行简短的说明后,视频才接上了当时他模仿杨小龙的视频。
只见木村拓哉拿来健身球,说我上我也行,周围人更是一片欢声笑语。
结果才拿着乒乓球拍摇摇晃晃的跪上去,一挥拍,因为把握不住平衡,整个人直接向前倒了下去。
原本大概只会摔到地面上,根本不会到要去医院的程度,甚至都不会受伤。
但因为要模仿杨小龙,健身球是放在乒乓球台前面的。
失去平衡,身体前倾,木村拓哉的额头直接磕在了乒乓球台边缘的棱角上。
紧接着左手又本能性的撑了一下地面,结果手腕一扭,感觉左手小臂一酥,把左手也给弄骨折了。
看到了这个失败案例,其他后续的模仿者也学乖了,先在四周没有任何物品的空地上试试自己把握不把握得住,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接下来的选择。
之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杨小龙就是训练馆和宿舍两点一线。
平台账号运营的事情,从拍摄、选取、到上传,全是杨小龙安排的助手在做,并且这种“中国乒乓的独门秘籍”系列,好像真的开始得到了一点点的关注了。
杨小龙也发现,经过11:0后,长野隼似乎真的开始慢慢看开了。
虽然每天还是最后一个离开训练馆的,比杨小龙走的还晚,但在面对成绩和胜负的态度上,显然已经成长了。
输了之后,不再是单纯的发泄情绪,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一脸的难受和不甘,但马上就会转换到反思状态。
输了,这场比赛到底暴露出自己的哪点不足?
而对手之所以赢了,又是因为那一点做得比他好?
不过杨小龙不知道的是,除了对失败的转变外,长野隼之所以能够在这一个月中取得从来没有过的惊人进步,更是因为得到了每天与他训练的机会!
中国乒乓强,为什么强?
明明日本乒乓的梯队建设也不比中国差多少,甚至8岁以下的儿童组就已经有全国性的比赛了。
乒乓球的氛围也不差,也有像中国一样以娱乐性观赏性和推广乒乓球为主要的“直横大战”。
但为什么还是一直起不来?
那就是因为没有对手,没有压力。
那些能出成绩的日本选手和欧洲选手,基本上全都在中国练过几年球。
再不济也有一个不错的中国教练。
甚至一些外国顶尖球手的普通话讲得比中国的队员还标准。
比如在欧洲比赛的时候,很多欧洲主持人都很惊讶。
为什么他们采访的是日本人,但是这个日本人是用中文和中文翻译沟通,然后中文翻译才翻译成英文告诉他们。
要不就是来中国比赛的时候,日本选手嫌弃日本翻译磕磕巴巴,连他们想表达的意思都说不清楚,然后直接拿过话筒,自己用中文来说。
最经典的就是日本的两个主力女队员,“瓷娃娃一号机”东北话十级,“瓷娃娃二号机”直接被日本记者要求自己给自己翻译,先用日语说一遍,然后再自己用中文说一遍。
日本国家队更是有这么一个玩笑话:
学好了中文,乒乓球就不在话下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果不来中国,不引进一些中国老了或者拿不到出战资格的优秀选手,外国选手就只能在国际大赛上才能遇到中国选手。
哪像中国队。
什么?
世界大赛?
来了来了,集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