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汇仁茶馆(1 / 2)胡公案首页

民国五年,上海法租界,郑家木桥街,汇仁茶馆。

“立坟碑,立坟碑,梁兄你红黑二字刻两块,那红的刻着我祝英台,那黑的刻着你梁山伯,我与你生前不能夫妻配,梁兄啊,我就是——”

林慧茹站在舞台上,脸上画着精致的台妆,身上穿的戏服做工却有些粗糙。伊身段娇柔,眼眸带水,语气激扬地唱响了这出戏的最后一句:“死也要与他同坟台!”

那坚毅的眼神,将祝英台誓死不肯听从父亲安排嫁给贺城太守之子马文才,宁愿为情郎殉死的决绝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曲落幕,茶馆中顿时掌声如雷,在座宾客无不为林慧茹那入木三分的演技和高亢婉转的唱腔所倾倒,有好事者甚至还为伊规划起来,说伊应当去新舞台试试戏,说不定能得到老板的青睐,到时候得到舞台力捧,名满上海指日可待。

周围的宾客听此人说得煞有介事,纷纷附和。但当事人林慧茹却没这个心思,伊并不想在唱戏这一行功成名就,只希望凭自己的本事混口饭吃,将来找个过得去的人家嫁了,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

眼下,伊在汇仁茶馆做了一位走穴演员,每周一、三、五下午过来唱上两场,有时候茶馆里宾客多时,老板要求伊加演一场,林慧茹也欣然同意。

虽说是走穴,但林慧茹却只在汇仁茶馆唱戏,不去别处。在不用登台演出的日子,伊穿一身布衣,在茶馆里做一些端茶送水,扫地擦桌的杂活。

有不少宾客曾向林慧茹问起,闲暇时间为何不去别处走穴唱戏,对此伊的答复是“精力有限,生活富足”,至于这话究竟是真是假,就无人知道了。

林慧茹自幼家境贫寒,父母早早过世,无有遗产,唯一的哥哥也被苏州的远亲收养,那些家境同样不富裕的亲戚将伊视作烫手山芋,个个避之唯恐不及,任由伊流落街头自生自灭。

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林慧茹四处流浪时,偶然遇到一位越剧大家。那大家见伊穷困潦倒,心生恻隐,又见伊底子不错,便问伊是否愿意跟随自己学艺。林慧茹自然满口答应,当即叩头拜师,随其来到上海,十年如一日地学习本领,却从未有登上舞台的机会。

去岁,林慧茹的师父突发重疾,药石罔效,终致病殁。林慧茹再次孤身一人,因为没有演出的经验,即便伊顶着大家弟子的名头,也没有舞台愿意接纳。无奈之下,伊只好奔波于各个茶馆,以走穴演出为生。

直到碰到汇仁茶馆的老板林火旺,林慧茹的生活才逐渐安稳下来。

李火旺是个老戏迷,平日最大的爱好便是去各大舞台听戏,一年下来积攒的戏票足能塞满一个杏花楼的糕点盒。

他家经营一家茶馆,父亲去世后,这门生意自然就传到了李火旺手上。李火旺觉得老茶馆的名字不好听,便改了个名叫汇仁茶馆。说也奇怪,自从改名以后,原本不温不火的生意居然变得越来越红火。

眼见宾客愈多,茶馆却无有娱乐助兴,李火旺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主意——他请工人在茶馆里修了一个简易的舞台,聘请走穴的演员过来演出。不过,因为演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演出效果也时好时坏。甚至还发生过演员水平太差,满座宾客大喝倒彩的情形。

一日,到处走穴的林慧茹路过汇仁茶馆,恰巧看到门口贴着招聘戏曲演员的海报,便走进茶馆,打算试上一试。

试过一场戏后,李老板对林慧茹的演技震惊不已,当场拍板,请伊来茶馆唱戏,每周三次,听闻伊近况困苦,他还预支了一些薪酬。

林慧茹欣喜之余,也非常感激,伊就近在茶馆周边租了一个小单间,整日去茶馆待着,不是登台唱戏,便是做些杂活,以此报答李老板的恩情。

自从林慧茹来唱戏,茶馆的生意较之前更是蒸蒸日上,李老板见伊不仅能够善舞,还知书达理,勤快能干,所以打心眼里喜欢。他人也大方,每次结算工钱时,还额外加上打扫的费用。

胡树人也是个戏迷,虽然没有李火旺那么热衷,但也隔三差五去梨园走上一遭。一日,他闲来无事,正在郑家木桥街上闲逛时,恰巧听到一阵珠圆玉润的歌声从汇仁茶馆中传出,不禁被吸引过去。

那是胡树人第一次见到林慧茹。

当时两人并不熟识,更未生情愫。胡树人只是单纯地欣赏伊的唱腔,所以经常来此听戏。至于林慧茹,伊虽然认得胡树人,却不知道他的身份。他们只在店里打个照面,离了茶馆,便形同陌路。